气候种类既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,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难题之一,历来被叫做难啃的硬骨头。有关气候种类的考试试题频频出目前各类复习提纲及高考考试中,因为剖析和判断上的失误,同学们总是失分较多,下面跟随地理姐第三学习一下吧!
1、形成气候的主要原因
气候成因的影响原因有:纬度、海陆地方、充气压力带风带和气团、洋流、地形五类。
(1)纬度决定了热量带
(2)海陆地方国内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种类不同──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;内陆和沿海国内性和海洋性不同──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
(3)充气压力带、风带和气团
①充气压力带:赤道低充气压力带──风靡上升气流,易成云致雨,多阴雨天气
副热带高充气压力带──风靡下沉气流,多晴朗、干燥的天气
副极地低充气压力带──风靡上升气流,易成云致雨,多阴雨天气
极地高充气压力带──风靡下沉气流,寒冷、干燥,多晴朗天气
②风带性质:信风──一般是温暖干燥,但若是从海洋吹向陆地,则变性为温暖湿润西风──温凉湿润,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
极地东风──寒冷干燥
③气团:海洋气团和国内气团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各不相同。
(4)洋流暖流──增温增湿寒流──降温减湿
(5)地形:地形轮廓、山脉走向、地势高低等对气候都有肯定的影响。
2、世界主要气候种类的分布及规律
3、气候种类的判断
气候种类的判断一般分二步:
1.判断所属南北半球:依据7月左右气温高,则可判断为北半球;反之1月左右气温高,则可判断为南半球。
2.依据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来断定其具体的气候种类,可总结为以温定带,以水定型!即依据1月均温(指北半球)判断所属温度带、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种类。
①1月均温>15℃,则可判断为热带气候;②1月均温在0℃15℃之间时,则可判断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;
③1月均温<0℃,则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。
然后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种类。
(一)热带的四种气候种类,因气温均在15℃以上,主要不同于降水。
热带雨林气候:各月降水几乎都在100mm以上,最小月都在50mm以上,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。
热带沙漠气候:各月降水量都稀有或没,年降水量(一般)在125mm以下。
热带草原(萨瓦纳)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:
这两种气候都是夏天降水多,冬天降水少,主要不同于降水的月份分配:
热带草原气候: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越200mm的月份数少于3个月,年总降水量在750-1000mm之间。
热带季风气候: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越200mm的月份数大于3个月,年总降水量在1500mm-2000mm之间。
(二)亚热带季风气候、地中海气候、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,1月均温都在0℃-15℃之间,降水量的主要不同是:
亚热带季风气候:夏天降水多、冬天降水少,年降水量在800-1600mm之间。(夏雨型)
地中海气候:冬天降水多,夏天降水少,年降水量在300-1000mm之间。(冬雨型)
温带海洋性气候:各月降水较均匀,气温年较差也较小,年降水量在700-1000mm之间。
(三)温带国内性气候,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都是夏天多,冬天少。主要不同是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数。
温带国内性气候: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数〈2个月,年总降水量在200mm左右。
温带季风气候:月降水量100mm的月份数2个月,年总降水量在500mm-1000mm左右。